
公共自行車好騎嗎
在城市交通越來越擁堵的今天,公交無疑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但公交出行還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
作為同城短區間非機動載人設備,便捷、健身、環保、節能的公共自行車年內將登陸禾城。10月底部分服務點有望投入使用,讓市民“嘗鮮”騎上公共自行車。
嘉興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首期將投放1500輛車,首批擬建的50個服務網點主要設在南湖新區。
首批建設的50個服務網點如何布局,后期又有什么動作?市民若想租借公共自行車需要哪些程序,租借費用怎么收取?
國內不少城市已開始使用公共自行車,嘉興將借鑒哪種運營模式,怎么來確保公共自行車的服務質量及公益性?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康行遠 通訊員 高惠群 顧學鋒
首期50個服務點主要在南湖街道和東柵街道
今年,市區將建首批50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投放1500輛公共自行車,供市民租賃。對此,有不少熱心市民比較關注,這些服務點選擇在什么位置?每個網點投入多少車輛?會不會就在自己家門口呢?
“50個先期試點的服務點主要設在南湖街道和東柵街道,在試點的基礎上,今后將逐步擴大服務范圍,提高覆蓋面。”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稱,首期試點主要在南湖區鐵路線以東、雙溪路以西、廣益路(中環南路)以北、平湖塘以南范圍內。
據介紹,首期50個服務點主要選擇在居住區、菜場、學校、旅游景點、大型商場附近,基本每隔一兩公里就會有一個服務點。這些地方人流量大、需求旺盛,市民在這個區域內借車、還車都比較方便,更利于發揮公共自行車的作用。“服務點在選址的過程中還考慮到地下公共設施、商家利益及電力、通信供應等,不少服務網點選址經過工作組多次排查協商,才最終確立。”嘉通集團下屬的嘉興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首期50個服務點已基本確定,有少數網點將根據施工需求做適當的調整。
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招標上月底已經完成,中標單位是負責杭州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運行的企業,具有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為便于后期管理和運營,將選擇防刺的實心輪胎自行車,目前施工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進展順利的部分服務網點,預計10月份就可完成停車棚、值班亭的建設以及鎖止器的安裝調試,市民可以‘嘗鮮’騎上公共自行車了。”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估計到年底50個服務網點就能夠全部投入使用。
今年首期50個服務網點投入使用后,按照計劃,明年將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服務網點將達400個,車輛達15000輛,嘉興市區基本建成網點布局合理、服務質量優良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這樣一來,公共自行車不僅能成為嘉興市民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主要選擇,而且還將開始改變城市的出行結構,成為市民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公共自行車怎么租借?
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成后,一般一個服務點放置21輛以上自行車,市民可在任何一個網點實現“通租通還”。所謂“通租通還”,就是市民無論在哪個服務點租借的車輛,可以在任何有空位置的服務點還車。
不過,市民想租借公共自行車必須辦理自行車IC卡或者開通市民卡租借公共自行車功能,今后還會視情況將公交IC卡與自行車IC卡實現一卡通。就自行車IC卡來講,將會采用實名制,市民只需憑有效身份證明材料,到指定的自行車租賃卡辦理點進行身份注冊,存入一定數額押金,就可以即時取得公共自行車租賃卡。因為采用實名制,因此該卡丟失后可及時掛失。目前,已基本確定公共自行車經營業主將會在市體育中心設立辦卡服務點。
為提高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效率,市區公共自行車倡導“隨用隨騎、騎后速還”的用車理念。為體現其公益性,租借屬于低收費乃至零收費。租用公共自行車1小時內免費,超過1小時按每小時1元計費,不滿1小時按1小時算。因嘉興市區半徑較小,一般公共自行車單次租用都在1小時以內,這就意味著大部分使用者將會享受到免費租車。
辦理好自行車IC卡后怎么租車、還車呢?“各個租賃點的自行車通過‘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來管理,每輛車都有編號,可停放在各網點的鎖止器上。”市公共自行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每輛自行車的借還情況,系統都有相關記錄。使用者每次租車把自行車IC卡放到鎖止器的識別系統上讀一下,鎖就開了,自行車就可以騎走了;騎到任何一個租賃點都可以還車,因為系統是聯網的。還車時把車放到鎖止器上,把卡靠近讀卡器讀一下,車就鎖上了,還車成功。所有這些都是無人化、智能化的,由“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來完成。
會不會出現正值上下班高峰,市民去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借還車,結果發現沒車可借或無法還車,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呢?
“我們也預想到了這種情況,因此對公共自行車系統的電子化、智能功能要求也比較高。”公共自行車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市民除了能在公共自行車網站上查詢公共自行車租車卡余額和借還車記錄外,還能在網上地圖查詢周邊網點地址,就近借還車。而在有人值守的崗亭,還可以通過后臺查詢,查到附近網點的車輛情況。智能化系統還實現了自動報警功能,當某個網點的車輛出現車輛少于設定值或還車多于設定值時,服務網點會通過內部網絡發出預警,通過相關系統及時傳達給調度室,值班人員會及時調度車輛。借還車高峰期,公司還將根據運營情況,在流量大的網點進行人工值守,確保市民正常使用公共自行車。借鑒先進經驗,確保公益性
隨著城市低碳交通理念的普及,國內不少城市已開始推行公共自行車。據了解,從公共自行車運營模式上,“武漢模式”和“杭州模式”最具代表性。其中,杭州于2008年開始大規模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車,其運營管理模式堅持政府主導,輔以企業化運營。目前,公共自行車已日漸成為杭州市民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和外地游客的觀光工具。而相比之下,武漢則實行以企業運營為主的模式,在服務布點等方面面臨諸多阻力,網點建設遲滯,影響了公共自行車租賃的良性發展。
有專家認為,一個城市把自行車列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便很難走得通。公益性是杭州公共自行車的最顯著特征,“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是杭州公共自行車能夠發展起來的最根本原因。
“我市發展公共自行車主要借鑒的是‘杭州模式’,堅持以公益性為主要原則,在確保社會效益下兼顧經濟效益。”市公共自行車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市區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由嘉通集團出資,市財政給予全額貼息保障。對于運營中產生的虧損部分,經審計后由市財政撥付。每年由財政、交通等部門組織績效、服務質量考核,給予一定的獎勵。
另外,市政府還明確了公共自行車的配套設施用地,要求在市區新建、擴建、改建道路、汽車站、旅游景點等項目時,設置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設施;在加快綠道規劃建設、完善道路設施系統時,也要考慮公共自行車的配套需求。市政府相關文件還要求經營業主提高運作能力,在堅持公益性和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廣告代理合作模式,拓寬項目收入來源,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嘉通集團成立了嘉興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市區公共自行車的建設和運營。“雖然還處在建設階段,但我們已經在考慮公共自行車網點的廣告資源開發,盡量在確保公益性和社會效益之下,爭取更多的經濟收入。”市公共自行車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收入方面,將會開發服務點停車棚及自行車車身的廣告經營以及服務亭出租等,盡可能增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運營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