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紹跨江通道全線正式通車
■來源《嘉興日報》撰文 康行遠 張正山 高惠群 圖片由嘉通集團提供
2013年7月18日,這注定是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嘉紹通道舉行通車儀式,19日零時正式通車。
遙想當年,煙波浩渺的杭州灣,浪高潮大風急。如今,天塹變通途,嘉紹兩地夢圓杭州灣。
隨著全長69公里的嘉紹跨江通道實現全線通車,杭州灣上形成了第二個交通閉合圈,嘉興與紹興的同城生活拉開了帷幕,浙江再添致富大通道,長三角地區的交通格局再次被改變。
這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高速公路?為了它的順利通車,嘉興市和沿線政府、項目業主嘉通集團、嘉紹項目部及各標段建設者們為此付出過怎樣的艱辛?嘉紹通道的建設對嘉興市乃至長三角又有哪些影響?
這是一條創造奇跡的道路,也是屢次攻克難關,高質量高標準的精品道路。
由嘉通集團投資建設的嘉紹通道北接線,南起于海寧尖山互通,北至嘉興南湖互通,全長43.26公里。然而全線橋梁路段共計總長24.9公里,500米以上特大型橋梁10座,其中尖山高架橋與尖山互通橋相連,構成了長度為4.6公里的連續橋面,全線邊坡平均落差超過3米,其中有1處落差超過10米的高落差路段,互通急轉彎匝道有8處。
就是這樣一條道路,嘉通集團通過不斷創新、屢克難關,在嘉興乃至浙江省高速公路建造史上,創下了多個第一。
“嘉紹北接線這段高速,有著浙江省高速公路跨度、寬度都領先的長山河特大橋,還要跨越滬杭鐵路工程,這些難度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設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嘉紹北接線項目部總經理關良勇稱,長山河特大橋全長1061米,主跨為130米,總造價超過1億元,設計為彩虹凌空式三跨,建成后橋面寬42米,雙向八車道,這在省內高速公路的跨度、寬度上都處于領先位置。
而嘉紹北接線跨滬杭鐵路工程梁板鋪設堪稱“全線最復雜交通分流”的重要節點工程,安全風險很高。施工中,如果一顆直徑為一厘米的小石子從作業面上落下,恰好砸中以200km/h穿行而過的高鐵,那么動車車頭的玻璃必然被擊穿。其次,如果施工產生的雜物落在為動車供電的接觸網上,將導致接觸網跳閘停電、動車停車,后果同樣不堪設想。為了確保施工安全,項目部與施工單位提早謀劃,并與鐵路、高速交通、地方交通、路政進行了多次協調,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在鐵路臨時管制施工期間用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了施工任務。
如今,早已建成的長山河特大橋和跨滬杭鐵路工程橋,遠遠望去,都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工程的建設者們,付出過怎樣的汗水和艱辛。
嘉紹北接線全長43.26公里,橋梁路段共計總長24.9公里,共分9個標段。特別是橋梁施工,不同地理環境和橋梁的墩高等因素對施工技術方案的選擇有很大影響,選擇不好,耽誤工期不說,安全質量也成問題。這么多橋梁、這么長的標段,施工安全和質量如何保障?
關良勇把施工的經驗總結為十六字方針:提前謀劃、抓住關鍵、整體推進、平衡管理。
其實,自2009年5月開工以來,嘉紹北接線項目部通過創新的施工管理理念、務實的創新精神、完善的精細化質量保證和先進的科學施工工藝體系,打造了一個平穩運行、快速推進、安全可靠的“精品嘉紹北接線”。嘉紹北接線項目認真抓好創建責任的落實到位、日常的過程控制、分階段的驗收考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浙江省交通運輸廳評為“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標準化工地建設管理優秀項目”;2010年7月,被省交通運輸廳推薦參加全國高速公路標準化建設交流會作交流發言;2010年度獲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項目年度考核第一名。
屢克難關,嘉紹北接線打造精品工程
一座大橋
嘉紹從此同城
今后,從嘉興出發,無論是去紹興、金華、臺州、溫州,甚至是到福建走高速公路都可以更節省時間了。
嘉紹跨江通道項目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7918”網中的“一縱”——沈陽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常熟至臺州并行線的主要路段,是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規劃中跨杭州灣的第二條通道。項目北起乍嘉蘇高速公路南湖樞紐,跨錢塘江后終于杭甬高速公路和上三高速公路交叉的沽渚樞紐,全長69.5公里,總投資139.8億元。該項目工程分為南、北接線和嘉紹大橋三個部分。其中,嘉紹跨江大橋是項目中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全長10.137公里。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北接線約43公里,連接滬杭和乍嘉蘇高速公路交叉口處;南接線約16公里,與杭甬和紹諸高速公路交會。
在嘉通集團建設嘉紹跨江通道北接線之前,嘉興高速公路網絡密度已達到8.9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輻射實現長三角主要城市一小時到達,嘉興確立了長三角交通樞紐地位。在如此高密度的高速公路網絡情況下,建設嘉紹跨江通道是否還有必要呢?
“嘉紹通道通車后,嘉興與浙南、江蘇地區的交通更方便了,在長三角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嘉通集團高速營運公司負責人稱,嘉紹大橋不僅會對跨海大橋進行分流,減輕其壓力,也會吸引更多浙中、浙南及福建的車流經嘉紹大橋轉杭浦高速、滬杭高速去上海,高速路網整體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減少滬杭甬、杭州繞城等高速的交通壓力,更好發揮杭浦等近年新投入營運高速作用。
“嘉紹通道是嘉興自身和服務浙南地區融入長三角的戰略性工程,將進一步放大上海對錢塘江南岸、浙南甚至整個長三角南翼地區整體發展的輻射能力,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嘉通集團總經理沈蘭冠稱,嘉紹跨江通道讓嘉興與紹興實現同城,也使浙江接軌大上海的橋頭堡由嘉興進一步向紹興、金華、衢州、麗水等浙中浙南城市擴大和延伸,形成“橋頭堡群”,主動融入長三角的集聚之勢更加明顯。
多方創新,鋪就一條全新高速公路
一季碩果,助推嘉興經濟大發展
不僅工程質量得到了保障,嘉紹北接線項目在施工技術、黨建、廉政建設、融資等方面都進行了諸多創新。
“在互通匝道橋上這個項目全線都使用開口鋼箱組合梁結構,探索高速公路樞紐跨越施工難題。”據關良勇介紹,該工程施工過程中還對全線沉降管采用人工夯實井字架保護、立柱外露鋼筋采用加套PVC塑料管保護、預制場采用自動噴淋混凝土養生、梁板采用專用鑿毛機械鑿毛、立柱蓋梁采用水桶漫流式養生等小創新、小發明在全線推廣應用,一些技術應用在全省乃至全國對其他項目建設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項目各方注重細節管理,確保在推進工程進展的同時,盡可能把工程建設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嘉通集團與各施工單位落實了文明施工責任制,施工期間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產生廢水、廢渣、粉塵、噪聲等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為了切實做好農民工管理,嘉紹北接線各項目部在投標報價中就有300萬元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發放到位,減少因農民工工資拖欠而造成的不穩定社會因素。
在項目建設中,為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嘉通集團黨委大膽創新黨建模式,嘉紹黨支部與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黨支部開展聯建聯創,并重點圍繞服務推動項目建設、監督保障項目質量、凝聚項目建設合力三個方面,開展了“黨員亮牌示范”、“黨員承諾”、“崗位奉獻”等一系列活動,激發了黨員的建設熱情和聰明才智,確保了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期進度,也構筑了一條堅固的懲防體系。
嘉通集團多次成功破冰資本市場,如銀團貸款、“嘉高投”12億元中期票據發行,成功發行私募債等,把這些資金用于嘉紹項目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也降低了融資成本。
對于普通的嘉興市民來講,嘉紹通道通車意味著今后去紹興、臺州乃至溫州節省了時間和油費,嘉興與浙中、浙南的時空距離縮短了。而對于海寧尖山新區來講,由于嘉紹通道通車,由交通末梢一躍成為交通要沖。
“原來我們這里是一個交通末端,想走出去很不方便,黃灣鎮人口、經濟等社會發展指標在海寧長期墊底。”海寧市尖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計沈璋介紹,尖山新區所在的黃灣鎮距海寧市區約20公里,距嘉興市區約50公里,半島形的區域東西南三面靠海,原來出入只有一條硤尖線,是嘉興交通末端區域,那個時候,經濟以農業為主。高速公路建設帶來的交通優勢提升了尖山新區區位優勢。
“目前,尖山新區產業定位、招商引資項目的質量都有很大的改觀,90%以上都來自市外,基本上都來自浙中、浙南及上海、福建、廣東等地。”計沈璋稱,從2008年起,尖山新區就和黃灣鎮區鎮合一,被確定為海寧市經濟副中心,現規劃面積達42平方公里,已有110多家企業入駐,主要是以裝備制造、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為主導,以西區塊以后規劃是第三產業包括總部經濟,作為海寧市經濟副中心已悄然崛起。
嘉紹通道帶來的交通優勢給尖山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紅利。據海寧市提供的有關數據顯示,尖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08年的9.2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25.8億元,增長180%,經濟總量從倒數第一躍至海寧市第四位。其實,每個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村莊、鎮(街道),都更具交通優勢了。與尖山新區一樣,嘉紹通道由交通帶來的經濟效應已經讓沿著高速布局的鎮(街道)“心潮澎湃”,海鹽縣以嘉紹高速公路為依托,成立了百步工業園;秀洲區王店的小家電產業也在謀劃新的發展。
據介紹,嘉紹北接線共有王店、百步、硤石、袁花、尖山等5個互通出入口,1個海寧服務區,并通過海寧樞紐互通、嘉興2號、嘉興1號樞紐互通連接杭浦、滬昆、乍嘉蘇3條高速公路,3個樞紐區域內共有18條互通匝道。預計日均車流量3.8萬車次,到2030年車流量達8萬車次左右,其帶來的車流、人流也會帶來大量的商機。
“嘉紹通道建成使用,將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動,吸引相關生產要素向高速公路和沿航道集聚,對區域經濟起到橋梁紐帶和經濟載體的作用,通過吸引資源要素的流動,形成支撐產業布局的交通大通道,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嘉興便利的交通優勢,為改變嘉興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除此之外,嘉紹通道通車后,還將與杭浦高速、滬杭甬高速、乍嘉蘇、上三高速等,把蘇浙兩省的連云港市、鹽城市、南通市、蘇州市、嘉興市、紹興市、臺州市等連成一體,往南一直通向福建,由此形成我國沿海經濟大動脈。